天山脚下寻"足"福:新疆养生足浴行业观察
本报记者 王雪瑶 乌鲁木齐报道
漫步在乌鲁木齐街头,"丝路足韵""天山沐足"等招牌格外醒目。近年来,随着健康消费升级,新疆足浴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期。
在乌鲁木齐友好路商圈,拥有15年历史的"西域仙境足道"日均接待量超200人次。门店经理艾力介绍,他们创新融合了维吾尔医学热敷疗法,采用本地药材艾德莱斯绸包裹足部,成为特色服务。
"我们90%的技师都考取了国家职业资格证。"石河子"雪莲养生馆"负责人告诉记者。该店引进智能检测设备,能为顾客提供足底反射区健康评估。
值得关注的是,伊犁、喀什等地涌现出"民宿+足浴"新业态。在禾木景区,游客在传统图瓦人木屋里体验草药足浴,单人消费可达388元。行业数据显示,全疆规模以上足浴场所已突破2000家,带动就业近3万人。
业内专家指出,新疆足浴行业将本草养生与民族特色结合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。但需注意加强卫生监管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(完)
注:文中店铺名为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